肺癌PET/CT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
病例1 简要病史:
72岁,女性,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
图1 右肺上叶后段见一不规则结节,呈分叶状,最大截面约19mm×10mm,邻近胸膜牵拉,伴FDG异常增高。
检查所见:右肺上叶糖代谢活跃灶,倾向肺恶性肿瘤,建议结合病理检查明确。
患者后行右肺上叶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示:肺中分化浸润性黏液和非黏液性腺癌。
病例2 简要病史:
60岁,男性,确诊肺小细胞肿瘤2天。
检查所见:
图2 左肺上叶近肺门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膈、左肺门结构分界不清,包绕左肺动脉及支气管,上叶支气管起始部狭窄,肿块FDG异常增高;颈、胸部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肿大,并FDG异常增高。
检查所见:左肺上叶近肺门肿块糖代谢活跃,可符合肺恶性肿瘤征象,伴颈、胸部淋巴结转移。
经过PET/CT诊断后,准确评估了患者的肿瘤分期(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为之后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病例3 简要病史:
61岁,女性,2015年行肺结节切除术,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10。
检查所见:
图3 右肺上叶术后缺如,术区吻合器旁片结样软组织密度影,伴FDG异常增高;右侧胸膜不均匀增厚,伴FDG不均增高。
检查所见:右肺术区吻合器旁糖代谢活跃灶,考虑肿瘤复发伴右侧胸膜转移可能性大。
随访后,行胸膜胸腔镜活检术,“右侧壁层胸膜”病理示:活检组织中查见转移性腺癌。
讨论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孤立性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常见表现,且大多数缺乏典型的形态学表现。
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及供血状态,然而大量临床病例表明,相当多的形态特征因素交叉存在于良恶性结节中,对于临床确诊形成局限。
18F-FDG PET/CT对肺结节进行显像,能够同时获得肿瘤形态特征及肿瘤葡萄糖代谢信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上高于常规CT。在一定程度上,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组织的FDG摄取成正比。
PET/CT在肺癌分期中的作用
肺癌的TNM分期(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是肺癌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准确的临床分期为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保驾护航,既避免了因分期不足带来的不必要的治疗措施,又避免了因分期过高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PET/CT作为一种全身显像手段,其最大的优势便是能清晰的显示病变在全身的分布情况,做到一站式分期,准确显示原发灶和全身病灶累及情况,从而达到精准分期。
PET/CT在肺癌疗效监测中的作用
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手段之后,如何准确及时地检测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肺癌疗效评价主要基于CT测量的病灶大小的变化,但这种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因为肿瘤广泛转移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对所有肿瘤病灶的大小进行测量的,那么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进行疗效评估时如果只根据肿瘤大小进行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必然会存在很大误差。更为重要的是,肺癌对放疗、化疗的反应首先表现为代谢减低、肿瘤的增生减缓或者停止,随后才出现肿瘤体积的改变。PET/CT能提供以生化和生物学特征为基础的功能代谢信息,可在治疗的早期显示肿瘤组织的代谢变化,对于早期评价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与传统CT影像比较,PET/CT能提供代谢生物信息,显示出肿瘤的生长活性,对病情判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PET/CT全身扫描有利于综合性评估全身情况,特别是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及再分期,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