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月9日我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已经十余天了。经历了和家人的伤感离别,与战友的并肩作战,对患者的悉心照顾,大家都适应着、经历着、成长着,他们心怀希望,期盼花开之时,亦是疫散之日。
初识武汉宁静&紧张
2月9日,坐着英雄机长执飞的航班,我院援助湖北医疗队15名队员安全着陆,搬行李、取物资、联系大部队......队员们在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宾友的带领下,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武汉的街景很美。”夜晚的街道褪去了昔日的车水马龙繁华景象,屹立的大厦都用霓虹灯点缀,巨屏LED闪烁着“武汉加油”的字样,整个城市异常安静,而队员们的内心却无法平静。
2月10日凌晨0:30,队长王宾友组织队员们整理行李箱、分配房间、搬运物资,忙碌但有序。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即将开始。
投身方舱共同战疫
经过两天专业的培训,队员们纷纷投入到汉阳方舱医院工作。“我们只是换了个工作环境,换了身衣服上班嘛。”队长王宾友寥寥几句描述着现在的工作状态,但背后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当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的那一刻,他们所有的紧张和恐惧都忘记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医院的病房,回到了自己的战场,那种感觉既熟悉又踏实,这可能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归属感吧。”
队员中有7名医生、8名护士,方舱医院工作的医生主要负责收治新入病人、查房、开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严重的患者联系转出方舱,送往其他医院进一步治疗。护士除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发药、巡视病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外,还要负责给病人发餐,向他们解释防疫政策,做好病人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处理好自己的工作,王宾友会在队员们都轮岗休息的时候,抓紧时间召开临时党支部视频会议,了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队员们的思想波动、身体不适,家里有何困难等,了解队员们的一切动态,鼓励队员们谈谈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把大家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考虑到队员防护安全问题,王宾友将收集到的防护知识、穿脱防护服视频等资料发到群里组织大家相互交流经验。“我们的队员来自呼吸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虽然工作性质差不多,但是大家平日里并没有穿着防护服做临床操作,加上在这样的高风险环境,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突发状况,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去处理。”
因为只有保护好自己,他们才能实现心中共同的目标:“只要疫情没结束,我们会一直战斗下去。”
队友情谊网络会诊
每次6、7个小时的工作下来,基本上都会最晚出舱的护理组长张钟满,在N95口罩,护目镜的双重压迫下,鼻梁出现了明显压痕,皮肤红肿也有破溃,疼痛难忍。“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我们队里有位国家(四川)紧急医疗救援队的专家,于是,我立马请了个"网络会诊。”张钟满所说的专家是我院皮肤科的主治医师聂建军,通过网络视频问诊,聂建军下的诊断是细菌感染,建议抗生素软膏外用。
可是队里没带有抗生素外用软膏啊。这可怎么办呢?疫情无情人有情,通过大家的努力,外用抗生素软膏被送至张钟满的房门口。
久经战场身兼数职
我院援助武汉医疗队中,还有一位司机,他是国家(四川)紧急医疗救援队的队员,久经战场,曾参加过“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4·20”庐山地震救援工作,多次荣获国家应急救援队嘉奖。大家都喜欢尊称他为“超哥”。
李超此次援助武汉的任务是接送医生上下班、搬运物资、进行消杀工作。“我们每隔三天会轮一个班,每班12小时,早班从6:30上到下午18:30,晚班从下午18:30上到第二天6:30。”每到车班值班时间,李超会提前一个小时开着中巴车到酒店门口将上班的医护人员送至方舱医院,再将下班的医护人员接回酒店,负责完医护人员的消杀工作后再开车接送下一个班次的医护人员。李超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冲在前面,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