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稳妥推进《“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体系,逐步实现三级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定位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康复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市二医院-顾连康复医院城市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作为牵头医院的市二医院先后派遣五位专家,分别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管理帮扶、康复设备支持。我院派驻专家利用三级医院技术优势指导开展三项新技术,有效提升了成员单位技术能力;“共建康复病区”在分级诊疗推行过程中的成效逐步凸显,截至目前,市二医院直接转诊到顾连康复医院患者90余人,顾连康复医院转诊至市二医院患者20余人,有效缓解了三级医疗资源紧张的压力、促进了二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在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上有了较实质性地突破。
建绿色转诊通道 双向转诊提质增速
“我恢复的很好!跟生病前基本差不多了!”今年82岁的杜爷爷因突发脑出血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遗留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促进疾病治疗,恢复机体功能,缩短病程,杜爷爷通过绿色转诊通道转入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共建康复病区”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在MDT康复团队的联合诊疗下,通过药物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构音障碍训练、言语矫正治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以及传统中医等康复治疗,帮助杜爷爷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活动能力,促进言语和认知功能康复。如今出院回家,在家人的照护下,杜爷爷生活基本实现自理。
2019年杜爷爷生活基本恢复到生病前
创无缝衔接 医联体助推康复诊疗同质化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回到工作岗位!”叶先生是一名办公室文员,2019年5月他在工作时不慎被玻璃割伤,导致右手手掌多处肌腱断裂,神经、血管也受到损伤。虽然及时进行了修复手术,却依然造成了严重的手部功能障碍。为恢复手部功能,重回工作岗位,叶先生转入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共建康复病区”,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在短短2个月就基本恢复手部功能,成功重返工作岗位。
作为成都市首家康复工伤及工伤康复定点的国际康复专科医院,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依托市二医院工伤职工康复中心平台,于2019年2月顺利取得了工伤康复定点医院资质。在医联体框架下推进康复专科技术融合,通过科室间的会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措施,夯实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恢复和帮助工伤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和劳动功能,重返家庭和社会。
抓全周期服务 打通康复“最后一公里”
今年68岁的吴婆婆因脊髓损伤导致双下肢及二便功能障碍,在市二医院进行了急性期治疗后,转入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共建康复病区”接受康复治疗。由于吴婆婆的身体情况需进行持续护理与康复训练,医生建议她到离家较近的成华顾连护理站进行社区康复。医院主动与护理站联系并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及护理计划,保证了吴婆婆治疗的延续性,真正做到了三级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与社区护理站的无缝衔接,形成了康复闭环,打通了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吴婆婆出院后在成华顾连护理站继续康复
为更好的服务出院患者,市二医院指导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推行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工人员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将社工服务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流程,为患者提供院后健康管理、家庭康复训练和家居环境改造指导等服务。真正实现了全人、全程、全方位、全周期康复服务,助推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2019年医务社工对出院患者进行家访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通过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借助合作共建病区、管理帮扶、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实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康复医疗服务在患者去向合理规划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