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周谦院长一行3人前往高原地甘孜州甘孜县和炉霍县,分别在两县的人民医院召开精准扶贫督导座谈会。这是每年虽是严寒但必有的例行督导,除了看望并慰问援藏医疗队、驻村干部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了解“传帮带”进展及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适时状况,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并制定援助策略,加快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早在今年6月底,市二医院党委书记徐荣华就曾率队前往炉霍县和甘孜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帮扶督导活动。当时他就对精准扶贫队员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再认识再提高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医院公益性,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二是要不折不扣完成好精准扶贫规定动作,并创新工作方法,做到自选动作见特色;三是援藏队员们要有团队意识、互相帮助,要在言行上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俗和宗教信仰;四是讲廉洁,必须保持时刻警惕、时刻自省,始终紧绷廉政这根弦。
如果要用两个精炼的词来概括2019年的健康扶贫,那应该是“精准”和“惊人”。两个关键词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正是精准的帮扶,为当地带来了惊人的效果。而帮扶的“精准”,又与市二医院的支援援助策略相关,高学历专家团队、倾心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交叉帮扶等等,构成了该院2019年的帮扶亮点。
再过20天,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我们主要以炉霍县人民医院为样本,采用关键词解读的方式来梳理一下市二医院健康扶贫的亮点,这不仅仅是对一家医院健康扶贫的总结,更有意义的是它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经验,给正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技术新业务
强大帮扶团队填补炉霍多项医疗空白
在2019年,市二医院派到炉霍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成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历高、能力强,“在炉霍县人民医院的10名医生中,就有2名博士和6名硕士,他们不仅学历高,而且都是年富力强的科室骨干。”该院负责人说,这批医生年轻且富有开拓精神,沟通能力强,一抵达后,就将新技术、新业务在炉霍县人民医院开展起来,填补了当地多项空白。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藏民央金(化名)反复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快半年,她无法再忍了,于是在去年底月到炉霍县人民医院就医。因为当时该院尚未开展胃镜检查,医生只得凭经验给央金开药。但吃药好转后没多久又复发了,一次又一次......医生告诉她,必须要做个胃镜检查才能对症下药。但是,央金离家到县城看病都需要先骑马再坐车,很折腾,如果去外地检查将更麻烦,花费更大,于是央金无奈地拿着一些药回家了。
今年4月的一天,央金突然接到成都市二医院驻炉霍医疗队援藏医生的电话,说可以为她做胃镜了。央金急忙赶往县医院。抵达后,医疗队孙菡主治医师在当地内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为央金做了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在精确的诊断下终于实现了精准的用药,症状全好了。
孙菡是市二医院消化科的一名内镜医生,她在前往炉霍援藏前便对当地医疗状况作了先期了解,“当地县医院有胃镜设备,但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配套耗材和胃镜清洗系统,所以一直没有开展胃镜检查。”因此她了解到情况后,从市二医院带来一部分耗材,又按清单当地采购了一部分。在抵达炉霍后,她经过一番努力,在炉霍县卫健局领导和当地院长的支持下,胃镜室就这样开诊了,像央金一样的患者终于在本地就获得了检查。
电子胃镜不仅方便了当地患者,而且填补了炉霍县医院的空白。然而,这仅仅是2019年市二医院援藏医疗队填补的空白之一。今年8月29日,市二医院驻甘孜县医疗队的张胜龙医生前往炉霍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当地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过他的努力及带徒弟,这一技术被“留”在了炉霍县人民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援藏医疗队在炉霍县人民医院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截至目前都是甘孜州县级医院领先的,那就是CT增强扫描技术。影像专家张凌是炉霍医疗队的队长,他一直希望在当地将CT增强扫描技术开展起来,“头部、胸部、腹部等,身体多个部位经常会用CT扫描方式来发现病灶,如果炉霍可以做起来,那患者就不必跑外地了。”为了帮助该院尽快开展起CT增强扫描技术,市二医院了解到情况后专门捐款10万元,购买专用于这项技术的高压注射泵。
“我们这支队伍年轻、吃得苦、爱动脑筋,既然是来支援的,就要努力去发现问题,炉霍县人民看病急切需要哪些新技术或新业务?我们有能力开展哪些?发现问题后我们努力与县医院一道去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队长张凌说,2019年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共有10多项,“输血变造血,未来当地群众也不用去外地看病了,我们也很欣慰。”
关键词:交叉帮扶
创新帮扶手段 博士医疗团队帮两地实现技术提升
如果将市二医院派驻炉霍县和甘孜县两地的对口支援医生加起来,2019年共有17名博士、硕士和党员先锋队为主的骨干在这里提供援助服务。虽然援助两地医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各施其职,但在特殊时刻,专家们的“跨区域救急”却帮助市二医院创新了帮扶思路,于是出现了“交叉帮扶”这个词。
张胜龙博士是市二医院博士团队中的一名专家,他被派往甘孜县开展肝包虫病防治工作。今年4月,远在90公里外的炉霍县人民医院收到一名胆囊炎患者急需手术。对成都来说,腹腔镜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技术,但在炉霍县却并非这样,“他们有设备,但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接到市二医院的指派后,张胜龙紧急赶往炉霍县为患者提供手术支援。这次看似平常的一次手术支援,让市二医院突然意识到“资源整合”:既然有专家在那边,为何不采取交叉帮扶这一方式呢?
于是,从今年4月起,张胜龙博士成为甘孜高原上首个执行“交叉帮扶”的医生。在他的帮助下,炉霍县人民医院建立起了微创外科团队,将原本闲置的腹腔镜设备充分用了起来,他在协助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同时,通过手术示教、操作演示、教学查房、围手术期管理等形式全方位传授腹腔镜外科技术,同时协助炉霍县人民医院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微创外科发展计划。
市二医院精准扶贫办主任说,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多次召开院级精准扶贫专题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在倾力帮扶甘孜县和炉霍县人民医院方面,医院临床科室专业高度细化,不能同时覆盖两个医院的所有专业,“张胜龙为我院实施交叉帮扶起到了非常好的试点效果。”从今年4月到10月,在市二医院领导的协调安排下,张胜龙博士4次前往炉霍县人民医院开展交叉帮扶工作,他带领微创外科团队开展了20余台手术,培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首次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次开展儿童腹腔镜手术,另外,他还培养了3名微创外科医生,到目前,有两名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市二医院医务科负责人说,涉及的专业还有其他的,他们对交叉帮扶中受益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和测算,“交叉帮扶为他们节省了20多万元的费用,对当地群众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关键词:师带徒
培养当地医生 两年有12人考取执照
市二医院精心选派高学历、高水平团队对口支援炉霍县和甘孜县,其目的是为了实现3个精准,即:精准“传”、精准“帮”、精准“带”,把技术传给当地,帮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带出优秀徒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所有前来主动参加对口支援的医生最终都是要离开的,所以本土医生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是,藏区医护人员因为基础相对差、学习路径少等原因,连考取医师执业资格证都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市二医院聚力聚焦“传帮带”,通过开展师带徒、临床进修、专项培训、远程诊疗和教学、设备规范使用、管理帮扶等“传帮带九大行动”,竭尽全力帮助当地培养本土人才。
辛劳的付出,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数据统计显示,经过精准“传帮带”,2018年至2019年这两年间,炉霍县人民医院共有12名医生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仅2019年通过的就有8人,其中助理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这是当地医生素质明显提升的一个最好证明,只有他们的素质提高,才能确保当地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得到保障。”市二医院负责人说。
能够独自开展手术,是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的标志。在采访中,交叉帮扶的张胜龙医生讲到了炉霍县人民医院外科的两个医生,一个叫杨伟剑,他去年曾经在市二医院肝胆外科进修过;另外一个叫马平刚,是炉霍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他们两个都非常希望将微创手术开展起来,但他们从来没有单独操作过。当张胜龙组建微创外科团队后,他们成了张胜龙的徒弟,老师舍得教,他们也舍得学,从今年4月起跟师到8月,两个人完全可以在腹腔镜下单独操作胆囊和阑尾切除手术了。张胜龙说:“技术扎根炉霍,病人就不必跑外地了。”
张胜龙不光在炉霍带出了徒弟,在甘孜县,他带的徒弟周伍今年也能够独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了,另外一个叫达瓦恩珠的徒弟今年通过主治医师考试,“辛苦是辛苦,但这些都能带给人满满的成就感。”
然而,对市二医院来说,援藏医疗队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今年7月下旬,市二医院主动派出肝胆外科孙科博士和麻醉科主治医师谢科宇前往甘孜县,与张胜龙、张琼月、冯碧翠共同协助甘孜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当地首例肝包虫手术,打开藏区肝包虫治疗县级医院新篇章。在七月底到八月初短短10天时间中,他们接连做了8台肝包虫患者的肝叶切除手术,其中有2例是通过微创技术完成的,这在当地是历史性的,他们的努力除了提升当地肝包虫病防治技术水平,还使大部分藏区病人在当地县医院就能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救治,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降低费用支出。
12月1日,市二医院周谦院长在炉霍县人民医院开展的精准扶贫督导座谈会上说:“变输血为造血,给当地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卫生队伍,把二医院‘百年大爱 勤慎服务’的仁济精神播散在高原,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