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至18日,甘孜县人民医院组织部分精准扶贫专家下乡进行肝包虫筛查及疗效评估的巡回医疗工作。我院精准扶贫小分队唐潇作为建立“国家肝包虫防治项目”的一名医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此次筛查工作接诊270余人,确诊250余例肝包虫病例。后续,来自我院的专家们将为当地建立“肝包虫防治中心”继续提供技术支持。
此次巡回医疗工作的目的地是甘孜县达通玛区,该区包括四个乡,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是距离县城最远的区域,医疗设施落后,卫生院医务人员匮乏,加之当地大部分乡民以放牧为生,卫生状况堪忧,普遍缺乏防治包虫病的意识,因此也是包虫病的重灾区。
肝包虫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本次筛查工作是将当地疾控中心初步筛查出来的肝包虫病人进行复查,确定患者肝包虫病灶的具体位置及病灶大小以及治疗后患者(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评估。超声检查是肝包虫筛查的首选检查以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我院医生在带去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走访重点的贫困户,给他们介绍包虫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怎样去预防包虫的感染,强调参加疾控中心的包虫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在查出感染包虫之后应该积极地到医院进行治疗,介绍国家对于包虫病防治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等等。
在大德乡贫困户的走访中,他们来到了一户精准扶贫家庭,家中的年仅23岁女儿卓玛(化名),7年前查出肝包虫病,因贫穷和对包虫相关知识的匮乏延误了 治疗。去年开始,卓玛的视力开始下降,逐渐发展成视力模糊直至失明,家里不得已才带她到成都就医,通过CT检查医生发现卓玛的颅内有两个包虫病灶,找到了卓玛双目失明的原因,医生建议马上手术治疗,但老父亲因为医生不能保证术后女儿的视力能完全恢复,拒绝了医生手术治疗的建议,带着女儿又回到了甘孜。
对于这样的情况,医疗小分队唐潇立刻联系了在甘孜县人民医院扶贫的我院神经外科医生张新宇,把卓玛一年前的头部CT资料传给他,同时,唐潇立即用便携式彩超机进行全腹超声检查,在女孩儿的肝脏发现了一个直径约2cm的包虫病灶,但相比颅脑的病灶,肝脏的小病灶短时间内并不会影响女孩儿的身体健康。随后,张新宇医生通过远程会诊与成都的市二医院神经外科徐学君主任进行协商,初步判断卓玛的病情可以进行肝包虫病灶清除手术,以防止因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危及生命。
在汇总了各方面专家意见后,在场的医疗队在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翻译下,开始跟卓玛的父亲进行沟通,希望能说服他带着卓玛进行积极地治疗。通过专家们坚持不懈的沟通与交流,卓玛父亲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在场的县医院周院长也表示免除所有的检查费用,在所有检查结束后,会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对女孩儿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这次筛查工作,医疗队专家将防治包虫病的医疗技术带到藏区,对当地群众进行包虫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只有当地老百姓提高了卫生防疫的意识,包虫病防治才能从根源上取得成功。